数学日记

时间:2025-08-08 18:24:21
关于数学日记(集锦15篇)

关于数学日记(集锦15篇)

一天即将过去了,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触的事情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数学日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数学日记1

今天,爸爸回家时,我看见他搬着一箱红彤彤的苹果,真是太开心了,因为我最喜欢吃苹果。

爸爸说:“吃苹果前,我要问你一个问题,你不是刚学了乘除法吗?”我想都没想,就爽快地答应了。爸爸说:“假设你是卖苹果的,我是买苹果的。苹果4元8角/斤,我买了9斤,你要收我多少元钱?我想了想,说:“四元乘九等于三十六元,八角乘九等于七元二角,三十六元加七元二角就等于四十三元二角。对吗?”爸爸说:“嗯,完全正确!”我说:“这就是问题吗,也太简单了吧!”爸爸说:“当然没那么简单。”接着又说:“那我该怎么付钱呢?还有,假如我付五十元?”我说:“你可以付两张二十元,再付三元二角。假如你付五十元,我找你六元八角。”爸爸说:“假如苹果九元四角/斤,我买五斤,那我该付多少元?假如我付一百元,那你该找我多少元?”我在脑子里想出了九元四角乘五的竖式,结果等于四十七元。一百元减四十七元等于五十三元。我说:“你应该付两张20元,七个一元钱。你应该找五十三元钱。”爸爸说:“你算的又快又精准,再给你出一道难的题好吗?”我说:“好啊。”爸爸又说:“假如我给你五十八元钱买苹果,苹果五元/斤,那我买了多少斤?”我想:总价除以单价等于数量,不就是五十八元除以五元吗?结果当然是十一元六角啦。想着,就把答案说给了爸爸听。说着,他就从箱子里挑出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拿给我,说:“这个大苹果是奖励给你的。”

今天的苹果格外的甜,我以后一定要跟爸爸多多做这样的数学小游戏。

关于数学日记2

今天听了一节校内常态课《三位数乘两位数》,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教师越来越开始关注算法与算理,不再是单纯地就计算道计算,不再是传授,训练,再练的呆板模式。

教师敢于利用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自然迁移过渡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敢于全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相信学生,相信他们可以,他们就真的可以。

对于重难点的地方采用对比、追问、小结等细腻的手法处理,将每一步的道理说明白,将易错处提炼升华,理性分析。对情境中的乘法算式说明道理,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

当然,没有哪个人的一节课是完美的。

这节课也有几点我的思考:

第一,情境图的价值没有发挥到位。教师根据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后就丢弃了情境图,每一步的算理没有结合情境来理解,就题讲题,计算就成了机械化的模拟。

第二,忽视了估算的意义。缺少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估算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第三,情境图中的列式应该有两个: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三位数,可让学生就两种列式选择一种计算,再对比两种方法,提炼简洁的方法,明确以后遇到两位数乘三位数,我们通常把三位数放前面。

第四,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练习的容量不够。说的太多,练的太少。整节课学生只练了5道题,慢点的学生可能就练了2道。要调整语言和课堂的组织。

其实,三位数乘两位数即使教师不教,学生也能自己探索到计算方法,关键还是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问题。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在速度上,正确率上求提高。

对于学生出错的原因要多加理性分析,确保在方法无误的前提下,通过每天的口算训练,提高笔算的正确率。

关于数学日记3

每次见你,你不是在苦思冥想一道数学难题,就是在埋头苦干拼命刷题。可以说,在数学上,你从未丢失过自信!你就是那个大大咧咧的男孩刘梓同。

你一头短发,干脆利落,两眼总是闪着锐利的光芒,似乎可以秒杀一切。

你总是用手支着脑袋,凝视远方,谁也不知道你在思索着什么。

数学课上,从来都少不了你踊跃发言的身影。记得有一次,你上台为大家讲解题目。只见你快步走上讲台,自信满满地、有理有据地进解着,竭尽所能地用自己所学知识,尽可能的让大家理解明白。你还学着老师的样子,在黑板上画个“草图”,虽然并不是特别完美,但我们都懂了。在数学上,我有许多地方需要向你学习,也总会把羡慕、赞赏的目光投向你。

还记得上一次开家长会时,我们在图书馆里,你和李元丰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数学问题。我因不能讲话为原因打断了你,你只好恋恋不舍地停止了讨论

加油吧,少年!希望你能一直保持对数学的热情,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于数学日记4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河边玩,爸爸捡到了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对我说:“你们刚刚学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现在正好学以致用,你能告诉我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老爸,你真是摸不清状况,我们学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块石头又不是长方体或是正方体,我怎么算它的体积啊。”“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爸爸一本正经地说。

看着爸爸的眼神,我知道肯定有好办法。可办法是什么呢?问老爸吧,怕他笑话我,为了不让老爸小瞧我,我只得静下心来仔细思考。

我的目光不由地停留在家里的鱼缸上。“有了。”我起身向卫生间跑去,拿出一个大盆子和一个渔网来,用盆子盛满水,把鱼一条条都舀了进去,只剩下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水的空鱼缸。

“干嘛呀你?叫你求体积,不是玩金鱼。”爸爸不解地看着我。“我不正在求吗?最多5分钟就可以搞定了。”我神秘地笑了笑,继续动起手来。

“喏,爸爸,你看。这个鱼缸长6分米,宽4分米,是一个长方体,现在里面水深2分米,也就是6×4×2=48平方分米。我现在把这块石头放进去。”说着,我拿起那块石头放进去。

“看,现在水位上升了0.2分米。”我一边拿着直尺量着水位,一边得意地说。

“那又怎么样?”爸爸故作镇定。

“那就说明这石头的体积是6×4×0.2=4.8平方分米呀。”我骄傲地说。

我又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因为把石头完全浸在鱼缸中,鱼缸的体积就等于浸入水里所排开的体积,也就等于石头沉入水中而使水面上升所增加的鱼缸里面的水的体积。这其实就是等积转换。”

关于数学日记5

20xx年3月4日星期四晴

今天的数学课,杨老师说:我们让长方体进行变形,大家愿意吗?同学们情绪马上高涨起来!

按照杨老师的要求,我第一次搭造长方体,用了12根吸管,分为3组,长度分別是:高6厘米、长12厘米、宽9厘米。因为一个长方体有8个顶点,所以要用8块橡皮泥。

第二次搭造特殊长方体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所需12根吸管,因为有12条棱,分为3组,长度分别是:高6厘米、长12厘米、宽6厘米。以此类推特殊长方体也要用8块橡皮泥。

第三次搭造正方体时,我把上次的长剪去了6厘米,这样12根吸管的长度都 ……此处隐藏1970个字……重要,多么不可缺少啊!

昨天,妈妈买了一些樱桃。我一见樱桃,口水立马流了“三千尺”。妈妈见了我那馋样子,笑眯眯的拿着樱桃洗了一些。我问妈妈:“妈妈,这樱桃一共才洗了几颗啊?够谁吃啊?”妈妈见我这样,忍不住想逗我一下,眼珠子滴溜溜的转,仿佛在想着什么。思考了片刻,取出几颗樱桃,说:“我给你出道题,算对了,樱桃就全部归你啦!”我忍不住了,嚷着催她赶紧出题。妈妈顿了顿说:“2个2个数剩1;5个5个数剩2;7个7个数剩3。你算算吧。”我飞也似的拿起笔和纸奔回房间坐下,咬着笔思索起来:先找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不对!是最大公因数!……更离谱!我再次陷入沉思中。突然,我想可以用试的方法来“对付”这道难题啊。我一个一个试,虽然是试,但不是瞎找一个数字就安到上面。先找2的倍数再加1,如果也符合了其他两个要求,那便是这个数了,如果不是,不用再2×()+2……那样很麻烦,直接再加上一个2不就行了。就这样我终于找到了那个数——“17”!

我像离了弦的箭,跑出房门,给妈妈喊出了答案,妈妈笑逐颜开,还又给我奖励了一些樱桃。我开心极了,不仅是因为得到了我喜欢的樱桃,更是因为我获得了数学知识。

数学是奇妙的,它如一个万花筒,我们可以从其中看到姿态万千的世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数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吧!

 -

关于数学日记12

3月10日星期一晴

预习,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是让我们自学的过程。但是,这一次的预习却让我伤透了脑筋。我的脑袋里是一堆浆糊——乱啊!不管我怎么认真仔细地看,怎么绞尽脑汁地想,还是想不通。只得问同学。可大家伙也不太懂,我听后仍然是一头雾水,这“雾水”似乎比之前更浑浊了。看着书上这一幅幅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似乎长满了茎的“画卷”,使我眼花缭乱,我看自己该去配老花镜了。想了很久很久,我只能搞清楚比例尺是一个比,它是由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组成,也就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我在书本标上一个个问号,等着老师给我拨云见日。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自己已经学会了比例尺,还进行了考试,并且考了100分。看着试卷上一个个红红的勾,心里美滋滋的。

好不容易熬过了几节课,就要迎来数学课了,我的心早就激动不已。第一是可以解开心中的谜团了,第二是又可以学到新知识了。

老师来了。他带领我们探究“比例尺”的知识,怎么求比例尺等等。我也渐渐明白了。在我心中的谜团也像雾一般渐渐消失了。其实,只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统一的,再把它们的比化简,就是比例尺了。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幅图的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或是根据图上距离与比例尺可以求出实际距离。最核心的就是相关的三个公式了。学数学要融会贯通嘛!这样,才不会怕各种题目!只要你掌握这种方法,关于这方面的`每一道题就都不在话下了,因为解题方法是想通的,只要肯思考就一定做得出来。同时比例尺还有前项和后项,那就可以像理解比一样的去理解比例尺了。

关于数学日记13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正是数学,帮助人们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个难题。这不,今天,我到邻居家玩,她正在写一个复杂的生活小问题,可她怎么都做不出来,这回,我当了一位小老师,帮助她完成这道数学题。

我想了一会儿,与邻居朋友一起思索着这道题目的答案,一分钟过去了,最后,我们两终于解开了这道题目的谜底,这,便是我们解题的过程。

题目:小明的爸爸要骑车出差,过了两个小时以后,他已经骑了全程的3/8,离中点还有8千米。小明的爸爸现在离他要到达的目的地还有多远?

思路启发:从这道题目可以看出,要想知道小明的爸爸离目的地还有多远,那我们就得先算出全程长多少米,然后再算小明的爸爸离目的地的距离。

解答过程:题目里是这样说的,小明的爸爸骑车去旅游,2小时过后,他一共行了全程的3/8,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小明的爸爸在骑了两个小时后,就还剩下全程的5/8还没有骑完,这时,他正好离中点还有8千米。由此看出,剩下的路程比已经走了的路程多了2个8千米,所以全程可以算出是8×2÷(5/8——3/8)=16÷2/8=64千米,这个算出的就是总路程了,再用64×5/8=40千米,小明爸爸离目的地的距离就算出来了。

归纳总结:做这种题目时,要先求出全程的长,然后才可以求出现在的位置离目的地有多远。

在计算数学题目时,我们要学会巧妙的运用各种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数学日记14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

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的笑了。

他找到Q君:“你交作业了吗?""什么,她是灵儿。无论雪花怎样轻小,怎样奇妙万千,它的结晶体都是有规律的六角形,所以古人有“草木之花多五出,度雪花六出”的说法。在这现代化的小学里,培养出来的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棒极了!这次虽然是我当妈妈的老师,但在整个过程中,妈妈却给我当了一回老师,她教会了我做事要努力,不要灰心,失败是成功之母。

关于数学日记15

数学是一门奇妙的学科,它看中的更多是数据的处理,手动的实践,我们写数学日记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数学,数学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大家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数学呢?因为数学它有魅力,我已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今天,我又学会了一个新知识,那就是——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学了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我的计算速度快了许多,学习计算更加轻松。举个例子说说吧!比如:367+498=?我只要这样想:把498看作500来加,然后用367+500,发现多加了2,于是我便在和里减去2,结果得到865。而796+295呢?我这样想:796可以看作800来加,而29可以看作300,一个多加了4,另一个多加了5于是算式就变成了800+300-4-5=1091,瞧,多方便呀!

学完了加法的简便算法,再来学习减法的简便算法就容易多了。如:483-299,嘿嘿,我脑袋瓜轻轻一动,就有方法了。我先把299看作300来减,因为多减了1,所以只要结果中加上1,就是用483-300+1=184,这样就好算多了。不过呢,我可警告你一句:计算减法最好别动被减数的主意,要不可就麻烦咯!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因为它让我学会迅速的计算结果,数学真的是让我回味无穷!

《关于数学日记(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