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材种植绩效自评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药材种植绩效自评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中药材种植绩效自评报告1为全面掌握“中医民族医发展资金”项目资金使用及绩效情况,进一步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预算精细化、管理科学化水平,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根据财政部《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xx〕10号)、《湘西自治州州级预算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操作规程》(州财绩〔20xx〕7号)、《湘西自治州财政局关于开展20xx年度州直预算部门(单位)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州财绩〔20xx〕9号)文件精神的要求,湘西自治州卫健委绩效评价组对20xx年度州本级“中医民族医发展资金”项目资金200万元进行绩效评价。
在本次绩效评价过程中,湘西自治州卫健委对提供的与“中医民族医发展资金”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我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检查内部相关规章制度、抽查会计凭证、调查问卷、抽查验证项目投入、产出、时效、效益等我们认为必要的.绩效评价程序。并依据拟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进行了评价分析,发表绩效评价意见,从而评定得出本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现将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根据《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办公室 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州办[20xx]57号)精神,设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州卫生健康委),是州政府工作部门,为正处级。办公地址:吉首市乾州新区朝阳路8号,负责人:邓建英,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1433100MB0X19983T。
内设机构14个:办公室、人事科、规划发展与信息化科、财务科、法规与综合监督科、疾病预防控制科、医政医管科(中医药民族医药管理科、体制改革科,加挂州人民政府献血管理办公室牌子)、基层卫生健康科、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科技教育科、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科、老龄健康与保健服务科、妇幼健康科、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科。另设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科。下设二级机构:州人民医院、州民族中医院、州精神病医院、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州妇幼保健院、州卫计综合监督执法局、民族医药研究所、州中心血站。
截止20xx年12月31日,本级及下属二级机构经州编委核定的编制人数:2940人,实有在职人数2597人,离休人员2人。
1.项目概况
本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xx-2030年)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医药苗药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加大保护民族医药力度,使我州民族医药工作跟上时代步伐,提升我州中医药服务水平。
20xx年湘西州财政安排本级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中医院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培育名院、名科和名医,推动中医药医、产、学、研等关键领域取得重点突破。
通过该专项资金的扶持,可引导地方资金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积极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推进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培育名院、名科和名医,推动中医药医、产、学、研等关键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在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方面,改善各级各类中医机构服务环境和服务条件,加强中医药科研和人才培养,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增强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三)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
促进中医民族医有关的发展,保证我州中医民族医的发展;为建成健康湘西,促进人民健康提供保障。
2、项目绩效具体目标
①建立5种防治常见病诊疗技术30个示范基地;
②完成2个课题项目;
③推广应用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3-5项,推广应用20xx人次左右;
④完成36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全州160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任务,培训合格率达到98%。
(四)资金来源、使用及管理情况
1、资金来源和使用及拨付情况
“中医民族医发展资金”项目资金来源于州本级财政,项目年初结余319.05万元,20xx年收到州财政州本级共计200万元(州民族中医院180万元、州卫健委10万元、州民研所10万元),到位率100%。20xx年使用专项资金273.9万元,结余245.15万元。资金主要用于中医培训费、中医专家进修费、医药会议费、制剂开发费、中医仪器购置等。
2、资金管理情况
为明确会计机构及相关人员职责职能,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在单位风险管控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湘西州卫健委设置了会计和出纳岗位,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为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规范做好铺垫。项目实施单位为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和健全了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按照上级规定更新了院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汇编,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为提高财务服务质量得到了制度保障,使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及操作流程有了更明确的规范与指导,经过多渠道的学习实践,按时完成了20xx年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并落地。
20xx年该项资金使用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资金使用无截留、挤占、挪用、虚列开支等情况。
(五)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为推动项目年度目标任务落实,相关科室成立了民族医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项目工作顺利推进。州人民政府出台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医药苗医药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同时为明确工作职责,制定了民族医药建设工作计划,加大在了发展力度。
各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健全了相关管理制度、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及操作流程有了更明确的规范与指导,经过多渠道的学习实践,按时完成了20xx年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并落地,更好的保障了项目的实施。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开展湘西自治州卫健委“中医民族医发展资金”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的目的是: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公开、分类管理、绩效相关”的 ……此处隐藏22555个字……派科技骨干,无限沟通省院专家组与示范村。
⑵在示范村开展科技服务共89人次;办农业实用科技培训班2期。
⑶在石山头村实施蔬菜大棚换茬生物技术消毒和高效栽培示范;完善众智惠农公司蔬菜基地绿色防控设施建设,基地所产无公害蔬菜畅销。
⑷在科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兰王庙村示范基地所产的葡萄在2020年全国“阳光玫瑰”展评会上获评金奖。
⑸在油塘村金果果基地开展土壤、水质检测分析,为其肥水一体化实施,提供科技支撑;计划引进高糖柚新品种。
⑹省市专家组与汝城县乡村领导在沙洲村开展两次产业发展科技需求调研,并向省财政厅递交了一份调研报告。
2.湘烟6号第一年推广示范,引领烟草种植成效明显。湘烟6号自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后,2020年已进入生产推广年,在桂阳流峰推广面积5000亩,其他各乡镇也进行小面积推广。为确保良种良法配套,我所烟草研究室与市公司、桂阳公司专家组成推广技术团队,从育苗至烘烤进行全程技术指导。2020年气候对烟草生产可以说超反常的一年,但在技术团队的精心指导下,湘烟6号仍表现出较强的田间长势,抗旱、抗病性更是凸显。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湘烟6号亩产量和亩收入分别高出16.8%、16.3%,烟农增收超3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得到省市烟草部门及中烟公司的肯定。2021年预计推广种植40000亩。
3.科技助推郴州福茶33提质增效,引领茶农种植和茶企加工成效明显。我所茶叶科研团队,依托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和省茶叶研究所的专家技术力量,在宜章、桂东、资兴举办了3场“茶叶生产及红茶加工技术”培训班,总培训300人次。开启“一县一企”产研合作模式,在全市确立了10个示范企业,签订4个合作技术框架协议;赴桂东、汝城、资兴、宜章、安仁主要茶叶产地,现场进行红茶、绿茶加工技术指导及茶园管理指导共23次,并协助安仁豪峰和资兴狗脑贡茶企规划建设了两条日产500斤干茶的红茶生产线。积极开展优质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共收集种植了包括郴州本地野生茶树种质资源260份,重点对汝城白毛茶进行了种质资源调查,深入挖掘“花蜜香”湖南红茶特色品种拼配配方。
4.科技助推郴州高山禾花鱼产业发展,引领高效生态养殖成效明显。针对目前郴州高山禾花鱼规模化养殖存在养殖方式粗放,缺乏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苗种规格差异较大,商品鱼上市规格参差不齐的现象,水产研究团队积极开展了郴州高山禾花鱼健康生态养殖模式研究。研究总结出两种优化养殖,即放养规格48 g/尾、密度300尾/亩,禾花鱼亩产量23.7 kg/亩,亩均纯利润1198元/亩;放养规格22.5g/尾、密度400尾/亩,禾花鱼亩产量21.7 kg/亩,亩均纯利润1182元/亩。以此形成的科研成果《郴州高山禾花鱼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论文将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
5.积极开展蔬菜产业技术培训及规模化育苗,引领科学种植成效明显。蔬菜科研团队在汝城县、永兴县、苏仙区和北湖区等县市区开展辣椒、生姜等蔬菜种植技术培训28场次,总培训人数1256人。顺利完成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安排的“湖南省“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项目建议”“蔬菜产业升级及百千万工程的思考”两次调研,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两篇调研报告。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为郴州市盈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紧急培育辣椒60多万株,解决近300多亩辣椒基地用苗问题,帮助企业及时复工复产,确保企业当年辣椒产量148吨、产值110多万元。
五是科技队伍建设有新喜讯
1.人才引进: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我所引进硕士毕业生7名充实一线科研队伍,有效缓解了我所科研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2.人才培养:2020年,所党委通过制定新的科研管理制度,积极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品种选育、专利申请、技术标准制订、论文发表、专著编写、农业丰收奖申报等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及时给予政策经费支持和配套奖励;支持科研人员开展职称晋升活动,及时推荐条件成熟的同志参加相关职称评审工作。2020年共有3位同志晋升中级职称,5位同志通过省高级职称评审,其中1人获正高级农艺师,2人获高级农艺师,2人获副研究员。
诚然,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科研成效不显著,大成果不多,省级科技奖励多年来未有突破,发明专利和技术标准授权数量不多,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升,创新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科研人员的主观积极性未完全调动起来。
渡过了深情的2020年,挺进了专注的2021年!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科技创新和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两手抓、齐步走!以努力创建全国地市级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奋斗目标,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贯彻落实郴州市柑橘、蔬菜和茶叶三大百亿产业发展规划,以服务好地方产业发展为己任,积极推动,继续做实、做好院所融合发展、所地22战略合作、所企专业合作和科技服务、产业技术培训工作。
2.积极开展争资立项工作,为更多科技创新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让更多科技人员的智慧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3.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顺利完成海南基地搬迁及建设工作;完善郴州市地方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建设;积极推进郴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
4.继续加大专利申报、成果鉴定、品种审定、省科技进步奖申报等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5.认真完成常规性、延续性、公益性农业科研项目研究。
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全额预算体制未理顺。我所2014年即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020年仍然执行的是差额预算,人员经费不能足额保障,公用经费没有安排。
(二)人员结构不合理。退休人员达256人,占实有人数63%,保证退休人员的合理待遇资金存在巨大的缺口;在职人员中科研人员和科研辅工结构倒挂,缺乏高素质科研人才,严重制约农科所的发展。
(三)科研经费缺乏,严重制约农科所发展。2020年并改后,农科所有桥口科研基地、小埠果树基地、华塘茶叶基地、马头岭蔬菜基地、罗围水产基地、海南南繁基地、桂阳烟草基地和同和蔬菜展示基地共8个基地。建成省级以上科研平台5个。为进一步提升郴州农业科研水平,为郴州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和打造柑橘、蔬菜、茶叶“三个百亿”产业提供科技支撑,2020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郴州分院在我所成立以来。同年,郴州市农作物分子技术应用研发中心、郴州市葡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在我所立项挂牌。这些基地和研发中心及科研平台,急需科研经费维持运转和扶持。
八、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彻底解决全额预算体制,解决在职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来源,解决退休人员的合理待遇资金报障,解决农科所科研发展的后顾之忧。
(二)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解决科研基地和研发中心及研发台资金的运转及扶持问题。
九、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